12月17日,第十一届中国政治思想史论坛暨师资培训班在我校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西北政法大学共同主办,陕西省政治学会协办,万博全站官网app入口承办。来自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近5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7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马朝琦教授,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大学葛荃教授出席开幕式,政治学一级学科首席专家张师伟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马朝琦代表学校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表达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在85年的育人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政治学科建设发展成果,希望在把本次会议举办成一次务实高效、圆满成功、令人难忘的盛会。葛荃回顾了中国政治思想史论坛的创办和发展情况,代表学会对万博全站官网app入口承办此次论坛付出的努力、各位专家的充分准备表示感谢,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学院院长侯学华教授介绍了我校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情况,热忱欢迎参会专家教授来我院交流。学院党委书记马光明宣读了著名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专家,吉林大学宝成关教授专程给论坛发来的贺信。 中国政法大学杨阳教授、山东大学葛荃教授和侯学华教授分别主持了3场主题报告。15位资深学者山东大学葛荃、南开大学孙晓春、武汉大学张星久、云南大学郭台辉、东北大学颜德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刚、中国人民大学张广生、山东大学王成、河北大学胥仕元、中国政法大学张春林、中国政法大学庞金友、广西医科大学欧阳辉纯、同济大学孙磊、西北政法大学张师伟、天津师范大学吴倩等教授作主题报告。 5个分论坛分别围绕“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贡献与历史局限”“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历史变迁”“中国传统治理思想及其治道经验”“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化与中西政治思想的冲突融合”“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与概念的历史分析与现代审思”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南开大学孙晓春、中国政法大学张春林、武汉大学张星久、天津师范大学吴倩、东北大学颜德如、《理论学刊》的魏磊、西北政法大学钱锦宇、河北大学胥仕元、西北政法大学张师伟、《行政论坛》于健慧、广西医科大学的欧阳辉纯、同济大学孙磊等教授分别主持或评议,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47位学者作交流发言。 最后,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晓春对大会会议情况进行总结发言,葛荃会长宣布下一届中国政治思想史年会承办单位。至此,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有力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查看详情 >2022年11月30日19时,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曹海军教授,应邀参加万博全站官网app入口主办的“政治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名家论坛,进行了主题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讲座。院长侯学华主持本次讲座,博士生导师张金平教授参会与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曹海军教授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公共治理已进入“棘手”问题丛生的“乌卡”时代,为化解“乌卡”时代带来的诸多问题,世界各国先后提出相应的安全议题,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而推动安全国家的建构。曹教授指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国家安全问题。面对全球出现的“乌卡”时代问题,其安全战略体现在二十大报告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表述中。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维持社会长期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家安全必须得到保证,统筹内部和外部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实现更高质量、更为安全的发展,并从整体上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水平。曹教授理论与实践指出,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坚定不移的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并提出了几条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 与谈环节,张金平教授表示曹教授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讲解丰富,将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和国际安全三个层面统筹起来,从整体观的角度出发阐释国家安全体系,极具启发性。 院长侯学华高度评价了曹海军教授的精彩讲座。他指出,曹老师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从总体国家观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来讲解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令人深受启发。最后,侯学华院长对曹教授精彩绝伦的讲座表示了感谢,并期望日后能与曹教授开展更进一步的交流和学习活动。
查看详情 >11月24日,万博全站官网app入口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召开会议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院党委书记马光明主持会议。 会上,全体与会人员领读、精读、深读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原文,全面系统学习报告内容,并畅谈学习体会。院党委书记马光明、院党委委员、政治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刘文沛分别以《奋力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和《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为什么好》为题做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全院师生要按照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的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联系实际、务求实效,以工作实绩检验学习贯彻成效。学院要强化组织推动,各党支部要专题传达研学,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立足本职岗位,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促进学院就业升学等各项工作高质量稳健发展。 会议研究了党支部考核工作、学院聘任工作方案等相关事项。 (供稿:叶正易)
11月10日,万博全站官网app入口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召开会议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院党委书记马光明主持会议。 会议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习近平同志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侯学华和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潘键做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全院师生要按照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关于切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四点要求,多途径开展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确保全院师生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对标年度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就业升学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 会议研究了推进2023届毕业生升学就业,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等事项。 (供稿:叶正易)
10月21日,万博全站官网app入口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陕西省代表团举行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党支部书记参加,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党委书记马光明主持。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鲜明提出“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用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9月22日上午,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孙国华书记到学院调研时的要求。学院党政班子、党委委员、支部书记和相关教研室教师参加学习。院党委书记马光明主持会议。 国际政治教研室主任刘帅作专题辅导报告,他围绕“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组织积累形成的重要成功经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 与会人员观看警示教育片。 马光明传达校党委书记孙国华一行到我院调研时提出的加强政治建设、细化日常管理、增强班子团结、力争高质量发展等要求,希望广大教职结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6月13日,“中国周边安全与国家安全战略名家论坛”首期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长江学者、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门洪华应邀作题为“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议程”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院长侯学华教授主持,博士生导师张金平教授担任评议人。 门洪华以“沉着应对百年变局,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为主旨,系统阐述了“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价值”“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中国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探索”“百年变局与国际力量分化组合”以及“如何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等理论问题。 门洪华指出,构建国际统一战线是大国对外战略的政治策略,国际统一战线涉及国家之间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与合作共赢的核心要素和价值追求。在百年之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力量不断分化、组合,构建国际统一战线要从中国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中吸取经验。 张金平高度评价了“中国国际统一战线”的议题价值和战略价值,以及在双边和多边国际关系中的应用价值。 会上,门洪华耐心解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与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学习交流,对中国周边安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将积极投身于所在领域的学术研究之中,不断提升学术水平,积极为国家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附: 门洪华教授简介 门洪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同济大学长聘特聘A岗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同济大学基地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兼任教育部高校政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监察委特约监察员。
6月6日下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史云贵教授受邀为万博全站官网app入口研究生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绿色治理路径探索”专题报告,详细讲解了绿色治理的概念和绿色治理的路径。报告由院长侯学华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史云贵指出人民美好生活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问题,找到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途径,既是党的使命,也解决了党执政的合法性问题。他从治理的概念为切入点,指出了西方和中国的治理的区别,明确了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下社会治理是从属于国家治理的,共性是多元主义参与治理。 史云贵提出绿色治理是以绿色价值为引导,以正义空间为治理载体,以生态治理为治理基础,以多元共治为治理逻辑,以绿色政策为治理工具,以不断满足人民美好需要为治理目标的一种新型治理形态。他认为,中国的绿色治理是由绿色环保发展转变而来的,治理模式与社会发展变迁具有同步性,城市治理必须同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只有通过现实目标与长远目标的逐步交替,才能建设真正的公园城市。 史云贵认为城市治理只有以公园城市为空间载体才能实现城市的价值。迈向人民美好生活的绿色治理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聚焦打造绿色产业,做强绿色经济,不断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质量;以多元共治为治理逻辑、完善绿色治理体系、健全绿色治理机制,推进人民美好生活;全面推进绿色文化,加快推进绿色行为自觉;以公园社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城市绿色“微治理”;培养绿色心态,过好绿色人生以及以绿色治理质量测评为着力点,加快实现人民美好生活。 史云贵认为只有绿色治理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强调,以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引领,以公园城市为制度设计,以绿色为底色,以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为基础,以人城境业和谐统一为关键,以绿色治理体系、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政策、绿色文化、绿色心态、绿色治理质量为着力点,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区域特色的智慧和方案。 侯学华对本场讲座做了总结,线下研究生与史云贵教授积极互动。本次讲座使大家获益匪浅,学生们了解了更多关于绿色治理的知识,意识到绿色心态和绿色人生的重要性。